招聘受雇都在找有緣人 by一賢

· 本站原創

很多臉友分享了104人力銀行推出的〈Be A Giver-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幾萬人看了之後,按讚,幾萬人分享,也幾千人留言認同,當然也有少數人不認同甚至撰文打槍的。

這本是人力銀行利用人性的弱點而做的煽情廣告,但因為我們社會大多數人習慣了被動式的反應思考,所以很容易人云亦云,受到廣告內容的影響。日本趨勢分析家大前研一曾說台灣已經進入低智商時代,就是認為台灣社會呈現出「集體不思考」的嚴重問題。

影片中找了七個經理人,包括演藝經紀業、百貨業、藥品業、電子業、保養品業、服飾業、小客車租賃業。分別給他們同一份履歷表,看他們的反應,然後再讓他們看看當事人的真實身份。

第一份是李安,他們起先的反應大多是經驗不多,不夠好,或不適合。等到知道是李安,反應變成錯愕,覺得自己對人不該有偏見。

第二份是吳寶春,他們第一時間覺得學歷不好,沒有專業,或換工作太頻繁。看到是吳寶春,同樣感覺很不好意思。

第三份是該經理人的親友,同樣因為沒有經驗而不被接受,等到發現是自己的親友,每個人又很懊惱,反而覺得不應該沒有給對方機會。

這部影片似乎想要表達不要以學歷和經歷來審視別人,應該給每一個人同樣的機會,否則你的親友也會遭遇同樣的際遇,而你也可能會失去找到千里馬的機會。

問題不在這部影片,而在我們看到這部影片的同時,我們內心早就被社會的階級觀念與錢權情結所蒙蔽,我們總覺得是老闆或公司在找人,或是自己在找一個糊口的工作,而不覺得是雙方在找有緣人,在找一個能夠互相契合的生命夥伴。

當我們自己和社會多數人把自己和別人當工具的時候,這樣的心態讓我們彼此都用學歷、經歷和關係在看自己和別人。這樣的主雇工作關係,也只不過是為了五斗米折腰和營利為唯一目標。

找工作和選才不是絕對的,也不應該是最重要的唯一。很多人以為遇到了伯樂,或找到了千里馬,就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和公主,開始過著幸福快樂而美滿的日子。工作必須是為了真正的愛,職場磨合可以是道場修行。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跟別人在工作上是一體的,我們的心和別人是想要完美連結的,而我們每天的一動一靜,都是為了成全彼此,共同學習並展現生命最真最善和最美。

當我們缺乏這樣的認知和共識的時候,即使有再好的學歷,再完美的工作經驗,遇到再好的經理人,很快地就被彼此想法的歧異,溝通的困難,因而形成言詞的對立,最後甚至走到諍怨恨害四部曲的悲劇。

我前面25年的工作經驗,經歷了6份工作,常常都是走到類似上述的下場,而我周邊同事朋友們,愈是親密的主管部屬的關係,也很少有例外,不是不歡而散,就是敬而遠之。

年輕人需要的不只是機會,更不是施捨。年輕人需要的是尊重與瞭解,從尊重和瞭解中,找到自己生命的定位,然後學習在工作和生活中,活出自己的最真和最自然。因為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自己的最好,也可以成全別人做他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