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20-11-10針對美國大選發表的分析,拜登勝選的郡,GDP經濟產值全國占比71%。川普領先逾2547個郡,但這些地方GDP全國占比僅29 %。
2016年,希拉蕊領先的郡472個,GDP占比64%;川普的領先的郡2584個,GDP占比36%。
看媒體報導選情的地圖:壓倒性的大面積「紅色幻象」(red mirage),竟不敵東西岸與湖區的幾塊「藍色浪潮」(blue wave)。
美國的州郡間不僅經濟發展懸殊,人口亦然。決定一個州最終歸屬的,通常是民主黨在少數關鍵縣市的人口優勢能否對沖共和黨在廣大「其他」地區優勝票數的算術題。GDP與人口高度相關,而川普的基本盤在於美國南部和中西部各州,人口較少的成千上萬個郡縣,拜登拿下東西兩岸各州,人口較稠密的大城市,尤其是位於東西兩岸的洛杉磯、紐約和亞特蘭大等大都會。「兩個美國」生存需求、意識形態的差異巨大。
今年拜登領先的郡比希拉蕊多37個,其中包括七個人口大郡(經濟排名前100名):七個中有五個翻藍的郡恰恰是大選中戰場州的戰場、關鍵中的關鍵:亞利桑那州Maricopa,德州Tarrant,佛羅里達州Duval (Jackson Weil Ne),新澤西州Morris,以及佛羅里達州Pinellas。
川普的基本盤在美國勞工階層和中小產業主,民主黨的基本盤跨國財團和職業政客對勞工階層和中小產業主空前的冷漠。一般人以為民主黨主張加稅,其實跨國財團根本不用繳稅,美國的稅制是海外收入只有匯回美國才需要繳稅,留在海外的無需繳稅。跨國財團絕對不能容忍的是川普主張匯不匯回來都要繳稅。亞馬遜老闆貝索斯(Jeff Bezos)掌控有140年歷史的《華盛頓郵報》,他對川普開了第一槍,接著是CNN老闆祖克爾 (Jeff Zucker) 對他的編輯部門公開下達政治命令:不得把對川普的報導「正常化」,不要給川普發言平臺。
新聞報導是如實報導你說的話,不可以斷章取義、避重就輕;現在新聞報導變成記者可以直接抨擊你說的話不真實,真實與否不再由讀者判斷。
《紐約時報》執行主編迪恩·巴奎(Dean Baquet) 四年前將編輯政策革新為攻擊性的貼川普標籤,他稱之為「封鎖處理式新聞學(basic blocking and tackling journalism)」,做法就是核實(fact-check),新聞學不再是報導事實,而是直接告訴讀者什麼是、什麼不是事實,什麼是正確什麼不是正確,《紐約時報》開始大量使用「無根據、欺詐、說謊、不真實、不正確(baseless, fraudulent, lie, untrue, incorrect)」與川普連結。每一個總統都可能說謊,以前的媒體不可能直接貼總統說謊的標籤,因為那是特別檢察官才敢做的事,《紐約時報》算是第一家扮演民主黨打手的媒體,完全剝奪讀者判斷力,完全顛覆新聞人無偏無懼(without fear or favor)的傳統。
川普提倡美國優先,四處點燃貿易戰的戰火,力推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力主產業回流、降低稅收,從而創造了極其優異的就業數據和經濟增長成績,當然有利於勞工階層和立足於美國本土的中小企業,他們需要的是就業機會,不是沒有尊嚴的救濟金。跨國財團對需要增加出口的美國經濟弱勢無感。
加劇的經濟鴻溝(sharpened economic divide) 可清楚的看見未來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經濟政策、文化、身份和權力問題上相當難以磨合,它們代表根本不同的經濟生存憑藉。
民主黨選民絕大多數都居住在人口集中的經濟中心,因此傾向於優先考慮住房負擔能力、社會安全網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和種族正義。藍色的美國重度依賴國家研發投入、技術領先地位和服務業出口。相比之下,紅色的共和黨人代表著國內掙扎中的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經濟。對許多人來說都市的繁榮遙不可及,共和黨認為沒有理由考慮國家大都市中心的優先需求。
大選暴露根本問題在經濟疏離和隔閡(estran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