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人的職場情懷 by一心

· 本站原創

網路上聽演講(Living Danishly: inspiring ideas from the world's happiest country),主講者是一位英國記者作家海倫‧羅素(Helen Russell),因為丈夫在樂高的工作,而一起到丹麥旅居,一年之中,她發揮了記者的功力,到處研究採訪,2015年出了一本她的心得報告「丹麥一年發現的快樂國度」(The Year of Loving Danishly)。 

她剛到達機場,就被一個Carlsberg啤酒廣告的標語震撼了:「Welcome to the world’s happiest nation. That calls for a Carlsberg.」(歡迎來到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度,值得來瓶嘉士伯啤酒慶祝),她下定決心要好好研究這個國家的幸福配方。 

首先引起她好奇的是,丈夫每天都準時4:30下班,週五甚至2:30就下班了,一開始她以為這只是因為丈夫剛開始工作,公司讓他比較輕鬆,後來發現,這是丹麥的常態!丹麥人每周平均工作37小時,然而,丹麥並沒有因此而生產力低落,事實上,丹麥的生產力是全歐洲第三名!秘訣就在這個丹麥字:arbejdsglæde,英文可譯成the joy of working或happiness at work,北歐人用這個字意思是「熱衷職場氛圍與工作本身的喜樂」,美國文化沒有相似單字,美國人上班大部分會說「我用不快樂交換老闆給付的薪資」(I don’t like my job, that’s why I get paid)。 

丹麥人認為,工作本來就要有熱情(passion),不論是雇主、還是員工,大家都有共識,如果不開心,就應該休息,或者接受治療,等到心理健康恢復了,再回來上班。唯有熱衷工作,工作才會有效率。 

根據海倫‧羅素的觀察,丹麥的職場幸福(arbejdsglæde),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一,丹麥是一個很平等的社會,雇主和員工、上司和下屬之間,都可以直來直往,真誠說出想法,二,丹麥有很強烈的共識文化,一件事情在達成最終結論之前,已經經過了非常多的討論,尋求共識,所以,最後執行起來,就可以毫無懸念地全力以赴。  說到誠實,丹麥文中並沒有「please」這個字,也沒有傳統上定義的那種客套,這對於身為英國人的她,是文化震撼,在英國,人們可能會說:「有空來家裡坐坐」,但其實不是說真的,在丹麥,如果你邀請了,對方就會當真,真的出現在你家門口。 

回到工作的部分,由於大家的工作時數不長,開心又有效率,又能準時下班,因此,就有很多自己的時間;這些空閒的時間,丹麥人會拿來好好跟朋友、跟家人相處,好好吃飯,好好交流情感,以及去參加各式各樣自己有興趣課程和團體,丹麥人有終身學習的觀念,他們相信持續學習可以讓腦部長保活力。 

丹麥社會對彼此的信任度很高,她秀出一張嬰兒車停在海灘上的照片,並說,不論是餐館、咖啡店,外面常常都停著一輛輛嬰兒車,嬰兒們在裡面睡覺,父母親們在裡面用餐。美國社會完全不允許嬰兒車無人守護。丹麥社會這個信任氛圍的背後,似乎有一個核心的信念,那就是每個小孩都是整體社會的責任,因此,新手父母們都有育嬰假,育嬰假過後,政府又提供了很完善的幼兒托育服務。 

倫在丹麥期間剛好就懷孕了,第一手體驗到各項福利,最令她驚訝的是,很多丹麥女性在育嬰一年後就回到職場,把孩子交給托嬰服務,在英國時,大家都說孩子如果太早送去托嬰,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但是,在丹麥,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有得到父母親全心全意的陪伴和照顧,接下來,父母親的職場和生活能夠平衡,也不會缺乏跟父母互動的機會,所以並沒有心理不健康的問題。 

講到孩童的教育,演講主辦單位的創辦人、也是全球幸福力報告的總編輯之一理查.萊亞德(Richard Layard),特別補充說,丹麥的教育重視學生的整體身心健康,強調的是學童與同儕之間的共同點,因此,他們的快樂,不是來自競爭比較、凸顯自己跟他人的不同,而是來自一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一體感,因此,很自然地就會去尊重每一個人,在乎共同的福祉,而不會把人生當成一場生存競賽,當成「別人多了就是代表我少了」的零和遊戲。 

這種一體感和信任感,決定丹麥人是真正的同一國,也讓丹麥人願意付50%以上的所得稅,來編織一個健全的社會安全網,他們從來不會把政治跟骯髒、貪汙聯想在一起,政治從政者,就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丹麥人對自己的國族(nation)有強烈的認同感,他們以自己國家品牌為榮,愛用國貨,他們比較沒有宗教信仰,因為,政府運作良好,可以帶給他們保障,而精神的層次,就是每個人自己去選擇的。 

丹麥還有一個特別的字,hygge,可以翻譯成愜意、滿足、舒服、溫暖的連結,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形容詞,大概是為了適應北歐冷冽的冬天而發展出來的生活智慧吧,丹麥人很重視隨時隨地讓自己停一下、充電一下、放鬆一下,點個蠟燭,泡個澡,來杯咖啡,吃塊蛋糕;因為沒有壓抑,所以不會有過度縱慾走極端,願意對自己好,也有能力對別人好。丹麥人有全世界最稀微的「被取笑恐懼症」(Gelotophobia),也就是說,在社交上他們很自在,願意開自己玩笑,不怕丟人或出醜。 

有人質疑說,丹麥離婚率很高,她說丹麥人會這麼回答:因為丹麥女人是自由的,我們經濟上可以自主,又沒有宗教教條的束縛。有人說丹麥人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比例很高,她回應說,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於心理症狀的回報比較多,接受治療的意願比較高,因為他們基本的需求都滿足了,因此,對於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意義的期待和標準也比較高。 

丹麥只有不到600萬的人口,都可以把國家經營的有聲有色,成為世界幸福力和設計力的典範,台灣人口有2300萬,光是大台北都會區就有700萬,我們實在沒有藉口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很小、做不了什麼事。台灣自以為小,是因為都在跟鄰國中國比較,如果丹麥是台灣的鄰居,我們的視野和參照點,一定會不一樣,與其羨慕大國的人口紅利,我們更適合學習小國的獨立自主、社會信任、勤奮學習和靈活應變力

站長的話:

賞鳥讓我有一個心得:老鷹為什麼最怕烏秋?因為烏秋能靈活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