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甥女聊起小學時代的回憶,她從小喜歡音樂,很忠於自己的興趣,後來上了華岡藝校。畢業後,在山葉鋼琴社教了幾年的音樂,後來進入職場,當起上班族來了,音樂成了她一生最愛的典藏。
你小學的記憶是什麼?
吽!只記得玩的部分,現在回想起來,要整天坐在教室裡,學習枯燥乏味的知識,真的很難為那個年紀的孩子。
小時候的我,算是喜歡上學,不是我對學習求知有興趣,而是在家很無聊,兩個哥哥都上學去了,家裡只剩下我一個小孩,不喜歡成天跟在媽媽屁股後面,我喜歡上學跟小朋友一起玩,那才是吸引我到學校的原因。
現在回想,我最喜歡的課就只有體育課,每天上課就只是為了等待下課的時間,可以到操場去玩。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最愛的球類是躲避球。全班一起玩,分兩隊一起pk,這種運動最好了,不管人多人少都可以玩,不分男生女生,大家玩在一起。我作鬼的時後,站在外圍,球傳過來,我就死命地往裡面丟;我站在裡面,就死命地躲,在這個活動,每個小朋友都變得很勇敢,身手也都變得很靈活,想躲過躲避球的追殺,即使被砸到,再痛也也不會吭一聲,那個時候,我愛死了這種運動。
現在回想小學六年的時光,只剩下玩躲避球這個印象而已。其他全部都忘光光,包括上了那些課?有哪些老師?我最愛的是那些課什麼?不愛的又是什麼?考試考幾分?完全沒印象。只記得,每次考試都讓我緊張兮兮的,現在回頭來看,這些根本不重要,為什麼整個社會、整個學校,所有的老師與家長都這麼重視呢?!
吽!現在回想起來了,當時有一段時間,星期六要上半天的課,那時學校在課程設計還算靈活,懂得利用這半天給小朋友上一些特別的課或安排一些特別的活動,比較不呆板。印象中,學校會利用這半天,上鄉土教育,讓小朋友接觸不同的語言,還有一些好玩的團體活動。阿姨,你看我小學六年時光,只剩下好玩部分的記憶。
如果讓你來設計小學一年級的課程,你會如何設計?
我覺得台灣人對美育素養很不足,對於生活美感,陶冶性情很不重視,從小父母在乎孩子的成績,不是成績可以做什麼?而是誤以為成績好代表孩子的資質聰明,誤以為能力也很好,這是錯誤的看法,也以為成績好將來可以出人頭地,賺到很多錢。因此,在功利主義下,價值觀扭曲許多,對於音樂、藝術、生活美學很不重視,覺得學校老師可以補足這一塊。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接觸到音樂,不一定要學,但可以涉獵相關的素養。希望藉由影片,讓他們知道什麼樂器,它的音質特色是什麼,演奏出來的旋律是什麼,從小就有系統地介紹,提供孩子有些家庭得不到的養分。其他藝術也是一樣,藝術不是喜歡畫畫的人才有資格接觸,它可以提升我們生活的美感,讓我們有豐富的創造力。可以透過影片來介紹,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全世界有這麼多的美術館、博物館,這麼豐富的藝術作品,從小就讓孩子接觸,從小就撒下文化的種子,台灣就不會是一個文化沙漠了。現在資訊這麼發達,一定要好好利用,對孩子的學習才會有加分。
要打破現在有空間設計,重新佈置校園、教室、走廊,讓學生感覺耳目一新,上學就好像來到一個神奇的學習城堡,環境不能呆板,要讓孩子喜歡,一定要改造呆板的學習環境。
當然要廢除讓人討厭的考試,不要讓考試剝奪了學習的樂趣,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還有家長,都在謀殺孩子學習的快樂。喜歡考試而讀書的孩子畢竟不多,在考試的比較競爭下,小朋友學習最重要的好奇心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