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的三姑丈 by一綸

· 本站原創

多年來,每次婆家的家庭聚會時,88歲的三姑丈總是眉開眼笑,開口就是說好話;而三姑媽更是「青春無敵」的老熟女,已經86歲的她,仍非常投入她所熱愛的瑜珈和跳舞。曾看過她在「樂活進修學苑」的演出,雖然她是團員裡面年齡最大的,但是她的動作和姿勢,卻是最到位、最吸睛,表現可說是一流的水準。 

年齡在他們夫妻身上,不是障礙。為什麼他們總有用不完的活力呢?三姑媽說:因為開心,我不會把力氣花在無用的煩惱上,沒煩惱,精神自然就好。 

姑丈出生在日治時代,十幾歲時媽媽就生病離開人間。失去母親,是他很大的遺憾,也是鼓舞他趕快長大的動力。

15歲他小學畢業後,時值二次大戰末期,因為鄰居在日本憲兵隊做工,談到裡面有小弟的需求,於是哥哥帶他去應徵,想不到馬上被錄取,隔天就上班。 

姑丈姓簡,隊上就幫他取名「簡太郎」,並介紹他給全隊的人認識。這是他的第一個工作,主要是在日本憲兵隊做跑腿、清潔等工作,那時裡面的日本人都很疼他,他沒有被歧視的感覺,唯一的一次被斥責是因為他跨過別人的餐盤(他們常在臥舖上用餐),被認為是沒禮貌的行為。

有一次,隊上說晚上要去抓魚,要他留下來過夜,結果半夜是到鄉下去抓人。據說那些人製造、擁有刀矛之類的東西。他隨行的任務是幫助確認抓到該抓的人。回程的路上,下雨了,卡車上的這些台灣人都被淋溼了,他們後來被關到倉庫裡,隔天一早,家人拿衣服要來給他們換,按照規定,是不可以代轉的,但是他心生憐憫,還是把衣服拿去給他們換。小小年紀就感受世間不圓滿的苦,就覺得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不然良心會不安。 

類似這樣當簡單通譯的例子還有多次。姑丈小學畢業,已學過基本的日語,不熟的,憲兵們都會教他,所以他的日語打下不錯的基礎。

戰爭末期,一般家庭生活中都要用配給券,但是部隊裡魚肉無缺,他得以自由享用。

此外,香菸在當時的社會中是奢侈品,姑丈會將憲兵們只抽了幾口就丟棄的香菸收集起來,然後帶回家去。家中的長輩、鄰居們,就把香菸紙打開,自行重新捲裝煙草,然後大家很高興地享用回收煙。這畫面一直烙印在他的記憶裡。 

憲兵外出巡邏會騎摩托車,旁邊還附有一台船型的座艙,一般是給長官坐的。有一次,一位憲兵邀他坐在船型的座艙,遊行市街,讓他很開心。

二戰失敗後,據說憲兵們身帶槍械,準備捨命報國,但在聆聽天皇的廣播後,為了國家後續的重建,他們才沒有自戕。 

整體而言,姑丈覺得他所看到的日本人是很正派的,他們是很有是非觀念的民族。 

這之後,他去親戚家學習修理腳踏車,但他對修車的興趣不高,而且又遇到不公平的對待,他就逃回家了。

接著他到農會上班,認真工作幾年後,漸漸穩定下來。此時哥哥羅東的木材生意作得不錯,當時台北眷村需要建設,乃邀他北上一起打拼。但是合夥人開銷很大,經營並沒有成功,遂又退回宜蘭。

後來他到黑牌代書處學習當代書,學習公文書的撰寫,並多次代理黑牌代書出庭,法庭的人認出他,警告他這是違法的,他才警醒地離開這個行業。 

好不容易找到青果合作社,只是個臨時工。後來剛好有人離職,乃得補缺進去。但是這裡的待遇不高,需要另覓財源,因為以前學過代書,曾幫助親戚處理過不少公文書事情,於是晚上兼職辦理藥師公會的業務。白天忙正職,晚上得往散佈全縣的會員家中跑,有時都要到深夜才能回家。慢慢的一個公會,再兼辦其它公會。

同時因為人脈廣,朋友建議可以兼賣藥品,但因為藥品有其專業,後來從事藥物包裝紙的代銷業務。這一路走來,姑媽也都要幫忙,就這樣邊忙邊學,也邊改善了家裡的經濟。 

這之後,他們也曾經業餘去栽種橘子,但沒成什麼收益。因為台灣常發生土石流,政府鼓勵民間造林,他們又投身在造林(委請工人栽種),賺取造林的補助款。後來又部份造林地被徵收當做道路,又有一筆額外的收入,此時生活有如倒吃甘蔗般地安定下來了。 

姑媽說,他們透過媒婆的介紹而結婚,婚後兩人同心協力建構家庭,育有三子一女,即使經濟情況不好,最難過時一家人(包括公公)擠在十坪的小房子裡,但是他們很少怨天尤人,也很少有負面情緒的宣洩,只是單純地想著要認真學習、要充實各方面的知識,相信天公疼憨人…。

一路走來,他們倆總是互相提攜,不管姑丈從事什麼工作,姑媽就是他最好的左右手,因為要幫忙姑丈做文書處理,姑媽也從一開始的不識幾個中文字、寫字歪歪扭扭的,到後來已經能寫出一手工整漂亮的字了。

姑丈說,15歲時在日本憲兵隊看到犯錯的人被處罰時的風吹雨淋,即使他們犯了錯在先,但是那樣的情境仍然讓他感受世間處處有苦的存在,內在的悲心促使他有能力時就想盡微薄之力對人好,受到他的影響,小表弟在工作之後,就認養了一位孤兒當乾兒子,現在已經20多歲了,雖然對方要求見面,但是他們覺得並不需要,我是誰不重要,可以幫上忙才是可貴。 

俗話說:「家有一老,有如一寶。」他們是家裡的「兩寶」,很受兒子、媳婦、孫子的喜愛。當他們把媳婦當女兒疼愛,怎麼可能有婆媳問題呢!

姑丈說,媳婦進門的第一年除夕夜,他們就會由衷地感謝、歡迎對方加入這個家庭,並鼓勵她有什麼意見、不滿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來交流、改進。這麼多年來,這樣的團聚和會議,已經成了這個家一個溫馨的特色,也自然地凝聚了家人之間的情感。

物以類聚,愛心的人自然相應有愛心的人,他們後來認識了《佈施協會》的人,就把家裡客廳借給他們當做辦公的地方,姑丈自己也擔起總幹事的職務,積極熱心地推動佈施活動。

姑媽「煩惱無了時,把心打開才自在」的生命態度,更見證了每天都是新的,隨時都可以活得好精彩!救人於急難是一時的,源頭還是要幫助人找到快樂的心靈!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