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和太太去百齡球場觀賞中正杯橄欖球(Rugby)錦標賽的決賽,由建中黑衫軍出戰淡江中學隊。比賽時間是在中午十二點半,深秋的天氣,萬里無雲,場邊雙方各有一群拉拉隊,黑衫軍雖然身材並不佔優勢,但憑著較佳的技術和默契,一路領先,最後以31比7獲勝。
以前在建中的時候,聽到建中每每自豪黑衫軍曾經19連霸,但是到我們那個時代,淡江、六信崛起,黑衫軍不再一枝獨秀。那時黑衫軍的組成大都是保送的僑生和夜間部,升學主義大盛的當時,學校和家長都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我們對橄欖球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也不曾好好地觀賞過一場球賽。
這回有機會觀賞球賽,就很放鬆無所求地全神貫注,雖然人在場外,感覺卻好像在場上,跟著球員和球在奔跑飛馳。以前看到橄欖球隊員每一個都高大粗壯,總以為Rugby這樣的比賽是很粗魯的,很不喜歡這好像是靠蠻力的比賽。第一次在現場觀賞,看到黑衫軍滿場飛奔,傳球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每一個球都傳得非常到位,技術的精湛不用說,團隊精神和運動精神可說完全發揮。有一次進攻到22公尺線內,對方球員不知何故用手推撞兩次其中一位黑衫球員,立刻有一位黑衫球員過去把隊友拉開,將可能的衝突化為無形。
比賽結束後,雙方球隊都先到對方休息處禮貌地鞠躬致意,給人有一種君子之爭的感覺。
以前覺得Rugby很可怕,完全沒有像美式橄欖球的防護,球員在場上衝撞,應該很危險,怎麼會有這樣的運動。今天看了兩隊精彩的比賽,感覺開始有些好感。回來後,上網搜尋Rugby 的相關規則,才發現這個運動的內涵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它有很多的規則,來限制避免所謂的「暴行」,針對不同程度的暴行也都訂了罰則,以保障雙方球員的安全。
Rugby是個很需要體力、耐力、靈活度和團隊精神的運動,聽說這些黑衫軍訓練耐力是在階梯上下來回跑,而且要跑上一個小時,怪不得他們在場上似乎有無盡的體力。他們的目標是到國外參加國際比賽,為此還特別從高一開始訓練英文溝通能力。
結束後,他們跟愛護他們、以他們為榮的OB(OldBoy老黑衫軍校友),還有家長後援會有一些互動。最後,大家一起唱建中校歌,唱之前,有人談到校歌中的大中華,要改成台灣,有人聽了卻不以為然,說不要什麼都去中國化。感覺台灣被國民黨洗腦的餘毒到現在還深植在我們這一代的某些人心中,真是可悲啊!
「東海東,玉山下,培新苖,吐綠芽,春風吹放自由花。
為樑為棟,同支大廈,看!我們重建燦爛的新中華。
體格強,志氣大,勞不辭,苦不怕!
樂群敬業,忘己利他,知恥力行,愛校如家。
同學們!同學們!同學們!努力奮鬥,同建大中華!」
當這熟悉的韻律一出來,我只記得前面第一段的歌詞,但是連新中華都唱不出口。
我旁邊一位76歲的老先生,顯然有備而來,竟然可以從頭唱到尾。
這校歌絕對是國民黨來台後才竄改的,到現在,七十年來絲毫沒有變過,問題是這麼說教、這麼老掉牙,還念念不忘反攻大業、建立大中華的過時歌詞,難道不應該一股腦拋棄嗎?
回想建中當年,正是人生最輝煌的時光,卻被封閉在一堆既八股無趣又功利短視的課業裡,連課外活動都少得可憐,更不用說全方位的學習和全人的教育了。
我所知道的建中校友很少有人懷念在建中的學習經驗,明星學校又怎樣,畢業後四十幾年,不曾開過同學會,也不曾回去母校,這難道不是對高中生活的枯燥無味一種無言的抗議?有多少人真正敢說以建中為榮?
年輕人應該值得一個更活潑、更務實的學習環境,不應該被侷限在科舉式的教育制度,處處為了考試拿名次的錯誤教學方式。如果不是政治的誤導,社會教育觀念的錯置,我想年輕人不會喜歡功利、不會喜歡追逐明星學校,更不會想要用自己一生的燦爛時光換取一時的虛榮!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寧願選擇自由活潑的校風,也不要建中這樣的明星學校。
朱哲良的黑衫軍紀念版畫:「鬥牛 Sc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