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製化」的靈魂學院 by一心

· 本站原創

下午,在華山,跟一對年輕人談話,兩個人都是高雄孩子,男生剛從高師大畢業、正在考消防員,女生還在唸政大,問他們最需要的幫助是什麼,他們的回答,跟我這幾天、從不同的人口中聽到的答案類似,基本上,就是想知道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大學以前的教育,都是考試升學,完全沒有在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大學快畢業,卻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彷彿被丟到一個懸崖邊緣,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做什麼,要拿眼前一片空白的人生怎麼辦!

他們提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對自己要唸的科系並不了解,只是分數夠了、大概還喜歡,就填志願了,但學校也沒有提供什麼協助,所以,上了大學才知道這個科系在幹嘛,才發現並不適合自己。

女生說,當發現自己所學並非興趣所在時,身邊又有很多反對的聲音,而不是鼓勵和協助,比如說,她念的是經濟,但發現自己熱愛電影,想要走電影行銷,但是,大家都太喜歡用科系來定義人了,應該是人才是主體,而不是你唸的科系。科系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她需要的支援是幫助她認識自己,走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硬要把她鎖在一條固定的路。

第二個,是南北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男生說,畢業時,排名前面的大學,例如台大,都會舉辦就業博覽會,但是,他們學校,雖然已經是國立的,但因為在南部,就是沒有資源。所以,他認為,那些前幾大的學生,對這個社會應該有更多的回饋。不過,長遠來說,還是要去改善資源分配,讓各區均勻發展。

就像104人力銀行推出的〈Be A Giver-不怎麼樣的25歲,誰沒有過?〉,機會不應該只給學經歷亮眼的,招募者的慧眼,與求職者的熱情,一樣重要。不過,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原創網路影集公司,很快地做出一支〈我25歲,沒有正式工作經驗〉的影片來回應:「我們需要的幫助,並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是一個Giver,而是一份社會對我們的信任和理解,一個對等的合作機會。」

我想起今天跟另外兩位朋友的對話,一個說:「我認爲20到30歲的人 最需要的幫助--是要提供他們選擇權與繞遠路的權力!」另一位說:「協助他們做有意義的事情。」兩人所說的,剛好點出了當前教育制度的可怕問題,一,學習內容以及形式(考試、升學、競爭)都跟生命的意義脫節,二,把所有的人壓到同一個模子裡(中產階級的菁英),而犧牲了其他所有人的受教權。

我們需要的,一個是與生命的意義連結,一個是允許每個人做自己的最真,自由探索,不必為了跟主流不一樣而感到羞愧自卑。

看到「雜學校-亞洲最大教育創新展」的主視覺設計,不妨說就是現代哪吒,很符合「做自己最真」的核心價值,宣傳片也頗為有趣,一個剛畢業的人,看著空空的書包,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突然,從裡面伸出一隻手,跑出一個慌慌張張的人,那是未來的她,回來找她的「初衷」。她反問:我未來要做什麼呢?未來的她說,我不知道,於是,她很生氣地說:「妳連自己要做什麼都不知道,我才不要這樣的未來!」語畢,她把這個未來的她,用力一推,推下了高樓。

最後出現一句:「你的未來,不會自己從書包跑出來。」簡單易懂的口號。

「雜學校」的臉書粉絲頁,也有轉貼一個影片,這我一定吉!反思饒舌《獻給現代教育體制的訴狀》,這部影片來自一位美國的饒舌歌者、言說藝術家、音樂影片導演、爭取權利活動家PRINCE EA(本名Richard Williams),影片中,他化身為控方律師,起訴教育體制,他舉證,過去一百多年來,人類社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但教育制度,卻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宣稱是為學生準備「未來」,其實是在為他們準備「過去」!而且,如愛因斯坦所說,這個制度,以爬樹能力來評斷一隻金魚,讓金魚一輩子相信他是笨蛋。

雜學校在臉書粉絲頁上寫到:

教育,是可以「客製化」的! 這部片完全就是雜學校的精神與初衷

希望將不同的多元教育的想法放在一起, 讓每一個「天才」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路徑!

~~~
想透過參與雜學校的教育創新展,來介紹「靈魂學院」。

「靈魂學院」,提供「來自未來的宗教教育」,內涵與特色:

一,垂直體:探索靈(至純至性)、魂(價值認同)、體(身心受用)三個面向的開關,活出最真、最有個性的自己

二,水平軸:透過種種關係(自他、人與政府、人與自然)的思辨,找到最有意義的連結,與最流動深徹的情感

三,時間軸:從過去看現在和未來,從未來看過去和當下,翻轉宿命、打破輪迴、促進階級流動,開啟最真誠最深情的個性動能

靈魂就是乾淨,
真誠面對自己的靈魂,
靈魂自然會校正,
就會越來越真,

只有最真,才能導向最好與最美,
只有最真,自信與自由才能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