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完了科學期刊《自然》的作家暨編輯大衛亞當(DavidAdam)的書「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The man who couldn’t stop: OCD, and the true story of a life lost in thought)」。
18歲的時候,他第一次經歷強迫症的發作:「我的強迫症從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開始,宛如夏日晴空飄下一片雪花。」前一晚,他跟一位迷人的女孩約會,隔天,同學無心地丟了一句話:「你搞不好得愛滋了!」其實,他跟女孩根本沒有發生性行為,然而,接下來好幾個月,同樣的念頭卻三不五時竄上心頭。
「我極力想掃除這個念頭,它卻從意志力的縫隙中掙脫,像雪花一樣落在心頭。然後,一片接著一片,越來越多雪花落下,終於演變為一場大風雪,心中所有角落無一倖免,全都覆蓋上厚厚一層積雪。」
他的人生,就是以那天為分界點,那之後,他再也沒有活在當下的單純體驗了,強迫症,偷走了他的注意力。
「身為記者,我每天都要見到許多人,握過的手也不計其數。只要我的手指有傷口,或對方手上有繃帶或OK繃,我就只想著該怎麼避免握手,容不下其他思緒。理智上,我知道自己的恐懼莫名其妙,前面那些情況都不可能讓我感染愛滋病;但這些念頭和焦慮還是不斷襲來。」
他與強迫症共存了19年,也掩飾得還不錯,但就在他38歲的某一天,在他六個月大的女兒腿上,看見血跡,那應該是他不小心劃破手指流下的血,但他開始懷疑,那可能是別人的血?可能是有HIV病毒的血?他把寶貝女兒從盪鞦韆上抱下來又抱上去,仔細檢查,到第十一次,寶貝女兒顯然不太開心了,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下定決心要面對,於是,撥了電話預約門診,接受治療。
他才了解到,那些強迫性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想要釋放焦慮的捷徑。比如說,可能得到愛滋的念頭,帶給他焦慮,為了要釋放這個焦慮,他就去檢查、確認、清潔,這些動作,的確會帶來釋放的效果,然而,只是短暫的,很快地,焦慮又升起,他又要重來一次。如果沒有去解開那個錯誤的認知,這種儀式,將永無止盡地重複下去。
當時的治療方式就是從行為上著手,比如說,有一次,在團體治療時,他無意間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然後,「我的手上可能沾到了受感染血液」的念頭倏地升起,當下,他好想要檢查自己的手上有沒有血,那衝動就好像煙癮來了、就得要抽幾口,他知道,只要看一眼自己的手,就會來帶立即的紓解。治療師請他不要跟隨這個衝動,站起來,把手拿開,他照著做,甚至到回家後,不論是上班、做菜、還是幫女兒洗澡,整整三天,他都沒有刻意去看自己的手,三天,彷彿有三年那麼長,他知道焦慮的感覺還在,但不試著撲滅它,三天後,焦慮真的就消失了。這帶給了他信心和很大的進步。
不過,改變行為模式,修正認知錯誤,都還是下游的補救而已,然而,這本以醫療史和心理治療為角度的書,最終並沒有去觸及問題真正的根源,或許那已經不在心理學或醫療的範疇了吧。
他曾提到,進行認知行為療法時,治療師對他的保證,也有很大的幫助。治療師說:如果你得到愛滋了,或是你女兒得到愛滋了,那不是你的錯,責任在我身上,是我叫你這麼做的。
過去,他之所以會出現強迫行為,是因為他有著不成比例放大的責任感,當治療師把那份責任從他身上卸下時,他突然有了清晰的視野,就好像從一架直升機上往下看,他看到了全景,也看見了事物正確的大小比例。
這讓我回憶起媽媽生前和身體的關係,她很在意自己的身材,每次出門前,總要在鏡子前面端詳半天,走在路上,她常湊到耳邊問我:「有沒有看到前面那個女的?我和她比起來,誰比較胖?」她一天到晚都說要減肥,但又常常說:「這餐吃完就來減肥了!」其實,在我眼中,她一點都不胖,她有著凹凸有緻的曼妙身材,極富女人味。
母親52歲的時候,921大地震,感情失意,加上外婆手術的後遺症,終於讓她的心理負擔超載,開始出現憂鬱和躁鬱的症狀,自責、懊悔的內心對話,就像跳針的唱盤,不斷重複撥放,使她陷入一種走不出來的躁鬱迴圈,而她內在的主觀感受,早就和現實脫節,也跟當下身體的感覺脫節了。
想到一位智者說的話:
用「我」去面對,根本承擔不起壓力。苦不堪言,你的「我」只好破掉!變「緣起」。你不過是緣起的一個波浪,是世間苦的波浪,「我」只是世間不可意的連動震盪,作受同體。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到貪瞋痴是不可承受的重而放下。唯一能給的,只有慈悲喜捨。負擔不可能獨攬,做到自己的最真最自然就是已分攤世間苦難的連動震盪。
這本書的開頭寫著:
“Watch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destiny.”
注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話語,
注意你的話語,因為話語會變成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因為行動會變成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習慣會變成人格,
注意你的人格,因為人格會變成命運。
從想法一路演變到命運。「我」,是一連串內因外緣交互碰撞的結果,而每一個鏈接處,也都是扭轉命運的樞紐。
有「靈」就有嚮往,有「魂」就有主體性的核心價值,以為有一個無靈無魂的「我」,如機器人般可以操控濫用,是人性最大的迷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