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民視台灣學堂》陳奕齊解構黨國拚經濟的神話,講到台灣60-70年代之所以經濟起飛,是以階級不正義為代價的。
美國RCA長年以有機溶劑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作清潔劑,嚴重汙染土地與地下水,很多女工罹患癌症,日本把農藥廠、化工廠轉移到台灣生產,再跟台灣進口,留下環境公害的爛攤子。在台灣走向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占GDP比例一半)的時代,台灣底層人民憨厚做工,面對汙染沒被告知,毫無防患能力。
以六輕等石化業為主的黨國體制與台塑大煉鋼廠等,社會成本皆外部化,當地居民有就業機會的受惠的輕,受害的重,大老闆們錢賺飽了就移民美加紐澳,伙計們沒賺到的就留下來承擔汙染的後果。
國民黨執政的年代,台灣之所以經濟起飛,主要跟全球的市場佈局有相關,台灣被分配到代工出口。1950年6月韓戰爆發,本來要放棄蔣介石的美國政府,需要蔣政權幫助,來形成反共島鏈,於是,開始用美援扶植中華民國。1960年,美援公署(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分署)署長郝樂遜(Wesley C. Haraldson),草擬了一個八點財經改革,要求國民黨政府發展出口導向經濟,類似的財經改要點,也有發給韓國,主要是為了配合美國經濟戰略的轉向。李國鼎、尹仲容把郝樂遜的八點,再修改成「十九點財經改革方案」,國民黨的王作榮在回憶錄中,竟把一切都說成是黨國的高瞻遠矚!
當時美國國內勞工意識提升,製造成本提高,政府為了不要讓這些資本家利潤下滑,便幫助他們將商品鏈中間生產和流通的部分砍掉,外移到亞洲,去利用亞洲大量而便宜的勞動力,而美國公司就只抓商品鏈中的品牌和零售、也就是利潤比較高的頭尾兩端。源源不絕的訂單湧入,使台灣在1970年代變成代工島國。
代工經濟對台灣的影響之一,就是黑手變頭家,成為中小企業主,讓台灣人有除了讀書之外、另一個階級翻身的管道。影響之二,因為代工工廠不需要面對終端的消費者,所以,台灣就不需要去了解別的國家的消費者,所以,我們越來越沒有國際觀。影響之三,代工之下又有分包體系,讓地下工廠充斥在農田之間,造成農作物的重金屬汙染。
到了19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因為做了20多年的代工,台灣人民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財富,當時平均台灣人民都有13萬存款。但同時,因為蘇聯、東歐、波蘭,開始實行資本主義,進入全球化時代,中國也開始改革開放,因為中國勞工更便宜,台灣失去優勢,於是1990年代,有好多工廠惡性倒閉,迫使關廠失業工人,走上街頭。這些問題,一直到馬英九任內,都還沒完全解決,而有2014年關廠工人的臥軌事件。
國民黨那麼會拚經濟,為什麼到1990年代就拚不起來,反而讓勞工失業?只因台灣經濟起飛,並不是因為國民黨很會治理,而是因為美國全球經濟戰略的布局。國民黨很會拚經濟,滿口虎膦話!
最近因為齊柏林的過世,讓大家開始關注礦業法的問題,才知道,在黨國一體的年代,那些所謂很成功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是因為拿到黨國「特許」且近乎免付費用而致富,並不是真的懂經營之道。而他們帶來的汙染,自然資源的掠奪,卻要台灣本土人民與子子孫孫共同來承擔。
蔡英文為什麼要用老藍男,因為,阿扁時代綠男就常喟嘆「請鬼抓藥單」了,文官不中立、司法不獨立,整個利益結構像《拉法葉案》般盤根錯節,光是換首長完完全全不管用,蔡英文相信黨國意識在文官體系中還是主流,也認為下面那些有終身職的簡薦任官員是指揮不動的?
因為指揮不動就繼續用老藍男,那民進黨與國民黨的不同就只剩親中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