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中輟生、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前幾天在哈佛大學致詞,提到兩件事情我特別有感觸,第一,他說,千禧世代的人(包括他自己),天生就有種尋找生命意義的直覺。
他的致詞,不是要鼓勵大家去尋找自己的生命意義,而是要告訴大家,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是遠遠不足的,因為,科技發展和自動化,正在讓很多工作消失中,上一世代的意義很可能來自工作,來自教會,來自社區,但同樣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所以,這個世代的挑戰,是要創造一個人人都可以追求生命意義的世界。
這連結到我特有感觸的第二點,他說,每個世代都在擴充「平等」的意義。
過去的世代,曾經為投票權、公民權而奮鬥,有了羅斯福總統的新政(The New Deal),詹森總統的大社會(The Great Society)…,今天,輪到他們這個世代來定義新的社會契約了。這個新的社會契約,必須將「平等」的定義擴充到「每個人都有追求生命意義的自由」,一個社會進步的定義,不能只取決於GDP這樣的經濟指標,更應該衡量有多少人感覺自己在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他最喜歡一個故事是,甘迺迪總統訪問太空總署,看到了一個拿著掃把的守衛,於是他走過去問這人在幹什麼。守衛回答:「總統先生,我正幫助把一個人送去月球。」
意識到我們的所作所為,是超越自身、更宏大計畫的一部分,是在幫助這個世界更好,那就是意義,活得有意義,有使命感,才會真的感覺到幸福。
然而,今天的貧富差距已經惡化到所有人都會受害的程度,代表這個系統是有問題的,這個社會花太多精力在獎勵那些成功者,卻沒有把足夠的心力,拿來移除障礙,讓每個人能自由地追求探索人生的目的(giving everyone the freedom to pursue purpose)。只要還有人因為生存的恐懼,現實環境的限制,而無法盡情探索,所有人都是輸家。
祖柏克不諱言自己的幸運,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家庭讓他無後顧之憂,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他很由衷地對他的聽眾們喊話,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相對幸運、資源充裕的菁英階級,必須承擔起讓社會更平等的責任。他也提到近年紐約和矽谷一批風險投資人熱議的話題:讓全民都有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健保不綁單一僱主與負擔得起的幼兒照顧,消除匱乏窘迫的恐懼,保障每個人自由選擇的能力,全世界已有荷蘭、芬蘭等國家在做,特別是歐洲福利改革的先鋒芬蘭,連非洲大陸西南部的落後窮國納米比亞、肯亞也在嚐試引進。
他講到一個高中生的故事,這位高中生是非法移民的第二代,沒有身分證,雖然成績優異,卻無法確定大學會不會准他入學。當祖柏克問他要什麼生日禮物時,他說,他想要一本關於社會正義的書。祖柏克講到哽咽:「如果一個不知道自己未來會怎樣的高中生都想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那麼,我們不能不做我們應該做的。」
他鼓勵大家,做就對了,不要相信電影中那種靈光乍現的天啟時刻(The idea of a single eureka moment is a dangerous lie…),想法剛出現時都是不清楚的,但會在做中越來越清晰。不論我們今天做什麼,一定又會在未來產生新的問題,如果我們害怕失敗,我們就會裹足不前,然後忽略當前世界中需要改善的問題。
企業精神的英文字entrepreneurship有「無中生有」的意思,一個企業家(entrepreneur)永遠都看到人事物更好的配置與連結方式,並且促成改變。所以,真正的企業精神是:「永遠都是主動的起點」。
在33歲的祖柏克身上,看到企業精神的體現,而美國之所以是企業家的搖籃,就是這種勇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擁抱改變、擁抱創新的文化土壤。顏擇雅寫閱讀《富蘭克林傳》的理由,提到富蘭克林給美國的精神遺產,包括:靠自己的能力致富,然後熱心公益,投入更有意義的追求,沒有學歷,但靠著自學發明創新,並勇於修正過往錯誤…。
真的很佩服美國人的創造力,還有那種「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生下來就帶使命、近乎天真的自信。
通篇演說,像極了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宣示,且幾乎都與當今總統川普南轅北轍各唱各的調,一個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一個說要讓全球化再次偉大。
演講的最後,祖柏克分享了一個猶太祈禱Mi Shebeirach,他說,每當他遇到挑戰,他就會如是禱告,或是在哄女兒入睡、想著女兒的未來時,也會哼唱這個祈禱:「願曾經護佑先人的力量泉源,幫助我們找到勇氣,將自己的生命活成一種對世間的祝福。」
"May the source of strength, who blessed the ones before us, help us find the courage to make our lives a bl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