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需要美元兌換成人民幣? by一書

· 本站原創

想像一家製造業的理財投資占了公司60%以上的利潤,大大超過了製造主業,這種投機套利資金隨時可能血本無歸。作為中國經濟主要增長動力的製造業怎能不出現下滑!三年來的經濟不景氣,就是因為房市與金融提供了太多投機的環境。

去年8月,北京為修正人民幣被過度高估,做一次性貶值,投資者普遍尋求拋售人民幣,換取美元。人民幣因為大半投入房地產和金融領域,金融領域變成沒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虛擬經濟加上換匯避險、富裕家庭投資海外房地產與權貴資本的大規模海外併購,對美元需求大增。

去年,貿易順差接近6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卻減少了5000多億美元,兩個數字匯總,表示資本外流實際金額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相對而言,製造業民間投資大幅受到擠壓而下滑。同時,房地產泡沫直接或間接地抬升企業經營的成本,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雪上加霜。當實體經濟回報越來越低,外資流出遠比流入的多,絕大多數企業與富裕家庭對人民幣後市持觀望或看空態度,人民幣資產在國內已不可能保值增值,貶值是大勢所趨。要保匯率,唯有支援房價上漲,吸住人民幣。

與此同時,由於對國內生活環境的不滿,中國大量富裕階層紛紛移民海外,截至2013年,中國累計移民930萬人,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移民輸出國,移民家庭帶走的資產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移民輸出國前三名是印度、墨西哥、俄羅斯。

過去七年來,隨著中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的飆升,中國製造的中低端行業商品競爭優勢受到削弱,投資回報率下降,貿易條件顯著惡化,表現在進出口貿易總額增幅緩慢,貿易順差每況愈下,最直接地削弱了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

對中國製造商而言,貨幣貶值有利出口。舉個例子,如果1美元可兌換8人民幣,外國人用100美元就可以買到800人民幣的小商品。如果人民幣走強,1美元只能兌換7人民幣,外國人用100美元只買到700人民幣的小商品。但貨幣貶值對進口不利,中國人買入100美元的小商品,要付出800人民幣的代價。

為了防止人民幣劇烈地貶值,中國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過去一年,中國少了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外匯儲備數量已從2014年6月30日的最高峰值3.99萬億美元下降至今年9月的3.17萬億,其中美債有1萬億左右。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下降至5年來最低水準,外匯儲備急劇下跌導致更多人設法將持有的人民幣兌換成其他貨幣,資本外流更形嚴重。

目前央行所謂3.1萬億的美元外匯儲備,真正擁有充分流動性的不過1萬多億美元,而目前中國廣義貨幣M2是151萬億,只要其中一部分轉為兌換美元的動力,外匯儲備就很快耗盡,而根據人均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上限,1萬多億外匯儲備也只夠2000萬人次的換匯需要,徜少數人集中換匯就能形成擠兌風潮。

當人們購買中國的商品,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押注於該國經濟增長的時候,會有大把的錢撒向那裡。按照供需原理,該國貨幣便會升值。中國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現階段,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就業率接近充分,而通脹壓力逐步顯現,未來3年,美聯儲勢必逐步讓美元基準利率回到長期均衡水準,此時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要穩定人民幣幣值,勢必跟著加息或脫手美債。

在最大的人民幣銀行業務離岸中心香港,人民幣存款在2014年12月達到巔峰,現在已減少三分之一。台灣自從2013年2月開放人民幣存款以來,2013年10月存款餘額突破1,000億,2014年1月突破2,000億,2016年達3,000億,台灣人對人民幣保值或有嚴重誤判。

用Swift全球支付系統處理的交易來衡量,在從2010年開始的五年時間裡,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作用逐步小幅提升。但這一功能在2015年8月達到峰值後,使用人民幣支付的交易比例最多才到2.79 %。之後,這個數字逐步下滑至今年9月的1.86 %。

儘管人民幣獲得了IMF的正式批准,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中國有了「面子」,但人民幣不會因此成為重要的儲備貨幣,因為人民幣還不算完全在浮動匯率下自由交易,且存在人均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上限。要成為有吸引力的儲備貨幣,或成為與美元分庭抗禮的世界性貨幣,中國需要有一個更自由的、監管政策良好的金融市場,但這個日子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