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當「護佐」的住院風俗 by季菁

· 本站原創

台灣人住院時最大的苦惱是住院自己找看護,龐大的看護費用及請假陪病的成本,掩蓋在看似「俗擱大碗」的健保體系底下。「你有推薦的看護嗎?」近年來這句話幾乎要取代「你有推薦的醫師嗎?」   

每次家裡如果有長輩住院,大家就忙得人仰馬翻,要輪番到醫院照顧長輩,如果真的人手不夠,還得拜託護理站找看護。我以為只要有人住院,家人就一定要陪,或是找看護陪。   

《今周刊》報導的「病床邊的照護危機」告訴我們:歐美早就都有醫院全責照護(Total nursing care),連鄰近的香港、新加坡、日本也是如此。有美國來的專家參觀台灣的醫院,好奇的問:「病床(旁)怎麼那麼多人?」推動全責照護的推手周照芳不好意思的說:都是家屬和看護,因為台灣一直是把家屬當「護佐」來用。為了醫護人員和家屬的方便,醫患雙方也將就。「護佐」最重要的工作是翻身、清潔和餵食。醫院自己訓練的看護可以控制品質,外包的品質難以監督。病房人多,容易傳染疾病,只有無法行動自如的特殊病人才需一對一的看護。    

其實家屬都沒受過真正的專業訓練,遇到家人生病,就趕鴨子上架的要負責起照護病人的工作。看護也沒好到哪裡,如果是與醫院有合約關係的看護多少有受些訓練,但是醫院僅提供媒介和抽取傭金,但不負責培訓,出了問題醫院也不負責。若是自請看護甚至是逃逸的外勞黑工,品質就更堪慮了。而請一個看護,一天至少兩千多,也不是一般家庭能長時間付得起。還有來來去去的家人和看護,也提高了疾病感染的風險。   

如果能朝向歐美的方式,病人來到醫院就是醫院的責任,由醫院聘請的護佐來協助護理師完成照護的工作,護佐是由醫院統一管理訓練,盡職做好翻身、清潔和餵食。一個護佐可以照顧好幾床的病人,家屬就不必有那麼大的負擔。   

既然住院,就代表家人照顧不來,換藥、調整呼吸器,絕不是完全沒有訓練的家人可以做的。台灣人不知道孝順的「執念」其實害人又害己,家人生病家人輪番到醫院做「苦力照護」幾乎是「天經地義」。據悉,只有38%的家人能接受由醫院全責照護,醫院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費力「移風易俗」。讓全責照護能納入醫院體系,民眾首先要有意願現在多繳一點健保費,以後住院才能獲得更好的服務。   

好消息是:目前全台灣已有36家醫院比照恩主公醫院及耕莘醫院全責護理模式,開始在「試推」全責護理,大多先開8床16床或24床,各醫院自訂護佐與病人比,白班1:3到1:6,夜班1:8到1:12,護佐大多上12小時班,也可以上8小時班。大受病人家屬及護理師歡迎;醫院收費,大多一天800-1000元,病人及家屬都能接受。若健保每床補助200元,醫院不會虧,或許就願意推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