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求救 by奕言

· 本站原創

「因為不能愛,內心只有恨。我恨我被生到這世界,我恨自己愛同性,我恨同性戀3個字,以及它所代表的羞恥和輕賤。我最恨異性戀。我知道他們永遠不會真正接納我,最多只能帶著遺憾同情說:也許應該施捨他們一點人權。」

15年前陳克華醫生看黑色百老匯劇《天使在美國》(Angel in America)裡,艾爾·帕西諾所飾演的愛滋大律師康羅依(Roy Cohn)──「麥卡錫白色恐怖」劊子手,他才恍然看到自己。他說:我雖肏男人但我不是「同性戀」。同性戀這三個字指的是有色人種、吸毒者、流浪漢、窮人和男妓。在白宮上班、出入國會的高級白人是不叫同性戀的。

美國前聯邦調查局頭子胡佛也是這麼一號叱吒風雲響叮噹的大人物。「沒有一位總統敢解雇胡佛(在職長達48年),因為沒有一位總統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麼。這對總統來說是最大的恐嚇。」胡佛不只瘋反共也瘋迫害同志,因為他自己最不能忍受自己就是同性戀,他偵蒐總統性生活,並利用監控國會山莊內盛行的同志關係(國會議員/助理)來左右政局。

胡佛的愛人就是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克萊德·托爾森(Clyde Tolson)。2011年由克林·伊斯威特執導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的電影《胡佛傳(J·艾德格)》,有他們的激情故事。

胡佛很親的母親是反同的正義魔人,偏偏生了一個兒子有她最不接納的性取向,胡佛辜負了母親40年的相伴與殷殷期待,這怎能不令他在矛盾中痛苦掙扎?有「同性戀」性行為卻不喜歡有「同性戀」身份,因為他們對主流社會的不接納極度過敏與苦悶,有強烈性取向卻無法有對等性認同。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這種病命名為「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尊嚴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不分職業、出身,每個人都想要榮耀彼此、分享喜樂,當這個基本需求沒被滿足,少有人能不病不瘋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陳克華的好友大馬首位同志牧師歐陽文風般灑脫:「當世界總預設你是異性戀,出櫃就成為我的習慣。」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