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自肥與中小企業自救 by一心

· 本站原創

陳奕齊講到在黨國時代的中小企業。

台灣產業結構主要分三層,中上游壟斷生產原料與資金。上游國營與黨營事業、中游是大型民營公司,和下游中小企業。中上游針對國內市場,中小企業針對出口市場。以石化業為例,最上游是國營的中國石油公司,中游是王永慶的台塑石化公司,下游是做出口市場的玩具和電視機外殼等的中小企業。 

1970年代,美日因為石化產業的高汙染高耗能而決定停止,中國國民黨看到機會,就把石化業制定為台灣的策略性產業,同時,為了鞏固政權,就以補貼來扶植大型民營企業,台塑之所以利潤極高、成為民營公司龍頭,原因就在上游有(黨)國營企業提供的穩定原料和政府補貼的便宜價格,下游有中小企業購買它的塑膠原料做代工出口。 

話說回來,所謂的大型民營企業,也不是真的民營,產業的遊戲規則是國民黨制定的,國民黨知道這種受政府扶植、獨佔市場的產業穩賺不賠,所以,用「黨資本」來投資自肥。2014年8月1日在高雄發生的氣爆事件,就跟黨營事業的歷史有關,2006年「李長榮化工」從黨產的「福聚」買下這個石化管線,正常國家會讓石化管線經過住宅區和商業區嗎?只有罔顧人民生命的獨裁政黨,才會做出這種荒誕不經、傷天害理的事情。

broken image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國民黨在思考經濟政策,都是以鞏固政權和自肥的角度來考量,至於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中小企業,中國國民黨採取的是袖手旁觀的態度,在政策上或融資上,完全不提供任何幫助。

早年國民黨銀行有分成三等體系: 

第一級國陸系,就是中國國民黨從中國移過來的,例如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央銀行…可做外匯業務,第二級是僑系三家銀行(因為對中國國民黨來說,華僑是革命之母)和外商銀行,也可以做外匯,第三級才是台系銀行,三商銀,合庫,台企等五家。 

國民黨控制了一二級銀行,也就控制了銀根,可以決定誰可以得到融資融券,由此來控制企業,維持政權穩固。以至於,很多中小企業都要靠地下錢莊來週轉資金,1970年代美麗島雜誌有辦過中小企業座談會,當時在場的中小企業主最大的抱怨和憤怒就是,從「政府的銀行」根本借不到錢,根據統計,1982年,台灣有差不多四成左右的融資,都是透過地下金融的管道,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跟會和倒會的事情。另外,為了製造金融流動的控制,明明人民之間借錢的糾紛,屬於民事關係,但國民黨就用刑法去介入,造成當時好多票據犯。(所以才有那麼多女人替丈夫坐牢!)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為什麼台灣看似受到的損害較小?因為台灣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九成以上),資金都是靠起會,銀行根本借不到錢,所以,亞洲金融風暴後那幾年,台灣其實都在倒會,並不是沒有災難。 

中國國民黨對出口的「幫助」,主要在於壓低米價,造成工資便宜、物價維穩,還有壓低新台幣幣值,有利出口。